近日,央视《财经调查》栏目报道称,一些企业公然招募所谓“作家”,为需要报酬的群体撰写文章。只要付钱,就可以制作假文章、假论文,甚至形成灰色商业链。他们惯用的运作模式是:种子公司打着“论文抄袭检查”、“写作指导”的幌子,通过网络或社交媒体平台揽单,然后转包给自己的代笔机构或兼职作家。基于AI技术的强大功能,这些公司往往采用“作者+AI”的模式进行量产。即使是不相关的学科和专业,也有人可以用这种方法一天生成30篇论文。一个机构声称到2024年将发表论文13万篇,年收入超过8000万元。据了解,不同级别的期刊,撰写出版的价格不同。但高质量的文章和动辄上千元、号称是专业老师写的论文,在相关接单群里实际上标价为几十元。一方面,用户为代写服务支付高价,另一方面,中间商赚取了大部分利润。通过低成本分包、AI批量输出的方式输出的物品往往不达标。不少用户向消保平台投诉相关“论文代写”机构广告虚假、服务差、退款不便等问题。案例一:2025年3月,在韩国留学的张同学通过互联网平台找到了冠学辅导(湖南辅导教育咨询有限公司)。 “3月18日上午我转了一万元,购买了论文代写服务。”在后续联系中,张同学发现该公司没有签订合同,并且对交付的稿件质量不满意,所以他要求退款。代写论文的“江老师”立即与张某发生争吵,并多次威胁他“联系学校导师”“别想毕业”。 10月6日,张同学在消保平台发起投诉。另一位学生邵先生也有与张先生相同的经历。 2025年12月8日,邵同学在一家名为“秦味道文化”的商店购买了文章代写服务。 “对方指点我微信进行交易,期间不断有人欺骗他,他发来的修改稿又被退回给我。代笔机构还威胁要联系学校,曝光隐私。案例二:今年8月,四川的周女士因为职称审核,在小红书寻找代写服务和分发服务。通过联系代笔机构,完成了一系列动作:签署代笔合同。” 签订合同,完成手稿,并收到期刊录用通知。根据合同,周女士需缴纳定金1945元,尾款1945元。当他以为一切准备就绪,可以发表时,客服要求周女士支付“2800元排版费”。周女士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虚假宣传,拒绝一步步“加码”,并投诉要求退款,止损。当论文成为学术评审、职称评审、职务晋升的硬通货时,论文代写行业的灰色链条很可能会发展起来。然而,代写论文不仅违反学术诚信,还可能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,包括刑事处罚和学术制裁。 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《高校学术不端行为预防和处理》《行为办法》明确对待购物、作弊、代写论文、代写论文等学术不端行为。为他人代写论文属于违法行为。一旦发现他人代写论文,不仅会通知涉案人员,而且其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也可能被吊销。这也是此类消费者维权的难点问题。一些写“黑色工厂”的文章引起了不敢发声和反抗的用户(其中许多是大学生)的想象。消费者指出其虚假宣传问题后,还对其进行威胁,令人震惊。论文是对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验。学生们应该对此感到惊讶,并严格遵循自己的学术路线。高校大咖还帮助学生提高学术研究和论文能力,加强过程分析,防止学生在临近“毕业时间”时“临时抱佛脚”。文字|子不语 编辑|德鲁回归搜狐查看更多
“跟你的辅导员联系一下,结局就别想了!”大学生扬言要花一万元请代写论文?
2025-10-16